在新中国成立后,对于那些为革命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将领,在1955年,都获得了军衔。其中,获得上将军衔的有55位,他们被称之为开国上将。
然而,有两位将军因任职情况,以及个人的因素,在1955年,他们的名字从上将军衔的名单中被划掉。
第一位是李聚奎,他是解放军历史上,唯一一个拥有将圣称号的开国名将。虽然,在新中国成立后,李聚奎主抓后勤建设工作。但是在革命早期,他可是红军队伍中的主力战将,曾任职红一师师长,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。
要知道,后来大名鼎鼎的杨得志,在当时,就是他手下的一位团长。
李聚奎将军在1955年错失上将军衔,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在军中任职,而是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。等到1958年,李聚奎回到部队任职,中央军委特意为他补授上将军衔。
展开剩余69%第二位是王建安,他是解放战争时期,华东战场上的主力战将,曾任职第八纵队的司令员,第七兵团司令员等职。 从王建安担任的职位来看,他绝对是第三野战军的主要军事干部,还是华东战场上,消灭反动派军事集团的骨干力量。
并且,在新中国成立后,王建安还带领过第23军与第24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,任职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司令员,推行积小胜为大胜,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。
可见,王建安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。在1955年,他的名字之所以从上将军衔的名单中被划掉,据说是有点居功自傲,上级有意敲打,后于1956年补授上将军衔。
第三位李井泉,他是江西抚州临川人,是我党史上杰出的政工干部。曾在中央红军总部任职,负责教育宣传等工作。抗战时期,李井泉是358旅的副旅长,率领部队在晋西北开展游击战争,在他的努力及宣传下,成功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。
解放时期,李井泉担任的最高职位是第20兵团的政委。在战略追歼阶段,李井泉投入西南地区的解放事业。这样一来,在西南地区获得解放后,李井泉投入四川的建设事业,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。
本来在1955年,李井泉的名字是在上将军衔的名单中,只因为当时的他是四川省委书记,未授衔。
第四位陶铸,他是湖南祁阳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,经历过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,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。只不过,陶铸并没有走军事这条路,而是从事政工工作,曾任职第四野战军的副政治部主任,政治部主任等职。
都知道,华南两广是四野解放的,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,陶铸就留在了广东,出色的工作能力,让他在1955年任职广东省委书记,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付出大量心血。
虽然,陶铸在1955年未授衔,但他后来的任职很高。在60年代调京任职,担任副总理分管建设工作。一年后,陶铸当选为政治局常委,兼任宣传部部长,是一位正国级的领导人。
第五位曾希圣,他是湖南资兴人,是我党史上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优秀的政工干部,军事干部。参与新四军第七师的创建,从最初的几千人,发展成几万人,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
在解放战争时期,曾希圣先后任职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的政委,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,豫西军区司令员。在这期间率部支援淮海战役,是属于一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。
在新中国成立后,曾希圣投入地方建设,在195年任职安徽省委书记,所以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。
发布于:江苏省联美配资-杠杆原理-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服务-安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